网络层_fug8yvbq1totp416

    745
    最后修改于

    链路层解决了同一网络内多台主机间的通信问题,同一以太网内的主机通过以太网帧进行通信,但是当规模指数扩大,简单的拓展以太网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全球大规模组网需要。
    一方面,在以太网之外还存在不同网络的实现,另外一方面,单一的以太网需要广播,还不能有效的隔离广播。因此,在设计上,相比于在已有机制上修改。引入一个新的机制会比较容易。

    Q1:处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,如何相互定位?#

    IP 协议。用于标识当前设备。类似于 MAC 地址,但是 IP 并不需要和设备绑定,并且在当前环境下,MAC 与设备已经不需要强制绑定了,只要在局域网内可以保持唯一就行。在一些其他协议设计上,可以在没有 MAC 地址的情况下实现 IP 数据报通信。如 RFC1149:https://datatracker.ietf.org/doc/html/rfc1149。这种情况下,通信双方的地址是已知的。这里的条件不是要不要 MAC 地址,而是需要一种机制,在这最后一层网络上,如何发送给指定的设备。
    A 组路由器连接到交换机,通常交换机只能识别链路层的内容,那么能否将目标 IP 地址交给交换机是无法处理。还是需要 MAC 地址。
    B 组路由器直接连接到设备,那么理论上在已知设备 IP 的情况下转发无需 MAC 地址。
    image.png

    Q2:IP 如何分配?#

    自己声明一个静态 IP / DHCP 协议。自己声明一个 IP 可行,但是会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,多个设备在同一个网络下同时声明同一个 I P 会导致冲突。DHCP 协议则可以将 IP 变成租用形式。需要的时候请求,可以避免冲突。

    Q3:IP 层如何转换为链路层的通信,如何在知道 IP 地址的情况下,获知 MAC 地址?#

    ARP 协议。ARP 协议可以实现通过 IP 问询目的 IP 的 MAC 地址。

    Q4:如何协调转发,处理错误?#

    ICMP 协议。

    Q5:如何确定路由策略?#


    Q6:网络安全?#

    NAT,VPN 技术。

    Q7:IP 稳定性?#

    移动 IP 技术。

    Q8:组播?#

    IGMP 协议。

    • 🥳0
    • 👍0
    • 💩0
    • 🤩0